釋《詩經‧小雅‧菁菁者莪》──祭祀君子並放流引魂船

釋詩經《小雅‧菁菁者莪》

 

薛元澤

 

image

[1]

 

【詩文】

菁菁者莪,在彼中阿。既見君子,樂且有儀。

菁菁者莪,在彼中沚。既見君子,我心則喜。

菁菁者莪,在彼中陵。既見君子,錫我百朋。

汎汎楊舟,載沉載浮。既見君子,我心則休。

 

 

【詩義】

詩人至位於河灣中的河洲,中的土丘,中的墓地上祭祀君子,並為君子放流引魂船。

 

 

【注釋】

菁菁:菁,《說文》:「韭華也。」菁菁,菁貌,像韭菜花的樣子。

莪:蒿屬。

在彼中阿:彼,墓地。阿,曲也。中阿,河灣之中。

既見君子:已經參拜君子。

樂且有儀:樂,奏樂。有,輔助。樂且有儀,為君子奏禮樂與輔助祭儀。

中沚:河洲之中。

中陵:土丘之中。

錫我百朋:高亨說:「朋,古代以貝殼為貨幣,五貝為一串,兩串為一朋。」錫,賜也,獻也。我錫百朋,我敬獻兩百串貝幣。

汎汎楊舟:自我漂流的楊木舟。

載沉載浮:一下子沉一下子浮。

休:庇蔭。

 

 

【翻譯】

像韭菜花般的莪蒿,在河灣中的墓地上。已經參拜君子,奏禮樂並幫助祭儀。

像韭菜花般的莪蒿,在河洲中的墓地上。已經參拜君子,我心裡則有喜樂感。

像韭菜花般的莪蒿,在土丘中的墓地上。已經參拜君子,我敬獻兩百串貝幣。

自我漂流的楊木舟,一下子沉一下子浮。已經參拜君子,我心裡則有庇蔭感。

 

 

【詩義辨正】

          此詩詩義,《毛序》認為是「樂育材」,朱熹認為是「燕飲賓客」,季本認為是「人君得賢而愛樂」,高亨則認為是感恩。嚴粲曰:「今考《詩》中『既見君子』,重言二十有二,見於九詩:〈汝墳〉、〈風雨〉、唐〈揚之水〉、〈車鄰〉、〈出車〉、〈蓼蕭〉、〈頍弁〉、〈隰桑〉及本詩。或妻見其夫,或國人見賢者,或臣見其君,凡『既見君子』之下,其下接句皆述喜之之情。謂見君子者喜,非所見者喜也。」詩人「既見君子」才顯露喜悅,這跟「樂育才」有關嗎?跟「燕飲賓客」有關嗎,跟「人君得賢」有關嗎?如果詩人得到君子的恩惠,「既見君子」後則「我心則喜」、「我心則休」,則高亨的感恩說可通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既然「凡『既見君子』之下,其下接句皆述喜之之情」,則詩句「樂且有儀」與「錫我百朋」作何解釋?先談「錫我百朋」的解釋。《鄭箋》:「賜我百朋,得祿多,言得意也。」君子賞賜很多貨幣給詩人,詩人非常得意。嚴粲認為,「錫我百朋,言人材既成則厚其祿而用之」,詩人是要用「百朋」去厚祿人材。《集傳》:「錫我百朋者,見之而喜,如得重貨之多也。」朱熹認為「錫我百朋」只是比喻說法,不是真的君子有賞賜。何楷認為「朋」指朋友,而「錫我百朋」指詩人在辟廱交友多,「喜其受益之多,故本其所自而以為君子之錫我也」。雖然與朱熹的解釋不同,何楷也認為「錫我百朋」是比喻說法。既然「既見君子」下接「述喜之之情」,則主語是詩人自己。所以,「錫我百朋」是比喻說法,或應另作他解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次談「樂且有儀」的解釋。《鄭箋》:「見則心既喜樂,又以禮儀見接。」鄭玄的解釋實在令人困惑,君子以禮儀接見臣屬,可稱「有儀」嗎?詩人可以評論「君子」有儀嗎?《集傳》:「旣見君子,則我心喜樂,而有禮儀矣。」朱熹的解釋也是令人困惑。見了君子以後詩人心裡喜樂,而在心裡喜樂要講究甚麼禮儀?嚴粲認為,「樂」指「見良心之興起」,「有儀」指「見喜教之作成」。然而「有儀」作何解釋?「見喜教之作成」可稱「有儀」嗎?季本認為,「樂」指「得見而中心樂之也」,「有儀」指「敬畏賢者而象之,不敢肆也」。「敬畏賢者而象之」,可稱為「有儀」嗎?

          「樂且有儀」的樂,歷來解為喜樂。三章「我心則喜」的「喜」,歷來也解釋為喜樂。一章既然言喜樂而且還有「有儀」,則二章不當只言喜樂,讓人有虎頭蛇尾的感覺。本文認為,「樂」,奏樂也,為君子奏禮樂。有,侑,佐也。儀,祭儀。「有儀」,輔助祭儀。三章「錫我百朋」為「我錫百朋」的倒裝,詩人捐獻百朋給君子廟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楊舟,楊木製成的舟。楊木白,則楊舟即白舟,引魂船也。[2]汎汎,汎貌,像有人駕駛,自我漂流也。[3]汎汎楊舟,自我漂流的楊木舟。休,《說文》:「庥,休或从广。」《爾雅‧釋言》:「庥,庇蔭也。」我心則休,我的心則有庇蔭。詩人幫君子放流引魂船,希望君子靈魂升天,而自己也得到保佑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總之,此詩是詩人至墓地參拜君子後的詩作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 

【詩義回顧】

(1)        《毛序》:「〈菁菁者莪〉,樂育材也。君子能長育人材,則天下喜樂之矣。」《鄭箋》:「樂育材者,歌樂人君教學國人秀士,選士俊士,造士進士,養之以漸,至於官之。」

(2)        《集傳》:「此亦燕飮賓客之詩。」

(3)        季本《詩說解頤》:「此人君得賢而愛樂之詩也。《序》以為樂育人才者,意固不切,至《集傳》謂宴賓客之詩,則詩中凡為燕饗而發者,皆有嘉賓、旨酒、鼓樂之語,而此一無及之,恐不可目以為燕。」

(4)        姚際恆《詩經通論》:「《小序》謂『樂育材』,不切。《集傳》為『亦燕飲賓客之詩』,篇中無燕飲字面,尤不切。大抵是人君喜得見賢之詩,其餘則不可以臆斷也。」

(5)        高亨《詩經今注》:「作者身受貴族的扶植與恩賜,寫此詩來表示感激和喜悅的心情。」

 

 

【詞意回顧】

●菁菁者莪

(1)        《毛傳》:「菁菁,盛貌。莪,蘿蒿也。」

(2)        《正義》:「《釋草》云:『莪,蘿蒿也。』舍人曰:『莪,一名蘿。』郭璞曰:『今莪蒿也。』陸機《疏》云:『莪,蒿也,一名蘿蒿也。生澤田漸洳之處,葉似邪蒿而細,科生。三月中,莖可生食,又可蒸,香美,味頗似蔞蒿。』是也。」

(3)        何楷《詩經世本古義》:「莪,草名。《爾雅》云:『蘿也。』《說文》云:『蘿莪也,蒿屬。』郭璞云:『今莪蒿也,亦曰䕲蒿。䕲之為言,高也。』舍人云:『一名蘿蒿,一名角蒿。』陸璣云:『生澤田漸洳之處,葉似邪蒿而細,科生三月中,莖可生食,亦可蒸,香美,味頗似蔞蒿。』《本艸注》云:『莖葉如菁蒿,開淡紅紫花,結角子長二寸許,微彎。』陳藏器云:『生髙岡,宿根,先于百草。』馮振宗云:『陸以為生澤田,陳藏器以為生髙岡,今以詩文證之,陵阿則髙地也,沚則水中也,然則澤田髙岡俱有莪矣。』郝敬云:『蒿易長,俄然而成,故名莪。小曰莪,大曰蒿。諺云:「三月茵陳,四月蒿。」言易長也,故比育材。』嚴粲云:『莪雖微物,美而可食,故以喻人材。』」

●中阿

(1)        《毛傳》:「中阿,阿中也,大陵曰阿。」

(2)        何楷《詩經是本古義》:「阿有二義,說文云:『大陵也。一曰曲阜也。』按阿既陵之大者,不應至第三章始言『在彼中陵』,似非立言之序,宜依後說為正。大陸曰:『阜其曲處名曰阿,及至大阜始曰陵耳。』《詩‧綿蠻篇》以丘阿與丘隅、丘側並稱,解者亦謂是丘之曲中也。可知曲乃阿之本義。」

●既見君子

(1)        《鄭箋》:「既見君子者,官爵之而得見也。」

(2)        《集傳》:「君子,指賓客也。」

(3)        嚴粲《詩緝》:「既見者,幸辭也,喜見之也。」

(4)        季本《詩說解頤》:「君子,指賢者。」

(5)        何楷《詩經世本古義》:「既見,幸辭也。君子,指文王也。」

●樂且有儀

(1)        《鄭箋》:「見則心既喜樂,又以禮儀見接。」

(2)        《正義》:「以下云『賜我百朋』,得祿之事,故此樂者為得官而樂也。既樂為官爵之,又云『且有儀』。且,兼事之辭,故為君子以禮儀接己也。」

(3)        《集傳》:「旣見君子,則我心喜樂,而有禮儀矣。」

(4)        嚴粲《詩緝》:「既見此能育才之君子,則不喜樂而有威儀。樂,見良心之興起;有儀,見喜教之作成。說者多以樂且有儀指君子,非也。」

(5)        季本《詩說解頤》:「樂者,得見而中心樂之也。有儀,謂敬畏賢者而象之,不敢肆也。」

●中沚

(1)        《毛傳》:「中沚,沚中也。」

(2)        何楷《詩經世本古義》:「辟廱之制以水環之,其形似沚,故以中沚為興。」

(3)        高亨《詩經今注》:「沚,水中小洲。」

●中陵

(1)        《毛傳》:「中陵,陵中也。」

(2)        何楷《詩經是本古義》:「大阜曰陵。莪在中陵,則人皆得見之矣。士之材已成就,而為人所共瞻仰者,其象如之,故以為興。」

(3)        高亨《詩經今注》:「陵,大土山。」

●錫我百朋

(1)        《鄭箋》:「古者貨貝,五貝為朋。賜我百朋,得祿多,言得意也。」

(2)        《正義》:「言賜我,是入己之辭,故為得祿也。言『古者貨貝』,言古者,寶此貝為貨也。五貝者,《漢書食貨志》以為大貝、壯貝、么貝、小貝、不成貝為五也。言為朋者,為小貝以上四種,各二貝為一朋。而不成者不為朋。鄭因經廣解之,言有五種之貝,貝中以相與為朋,非總五貝為一朋也。故《志》曰:『大貝四寸八分以上,直錢二百一十文,二貝為朋。壯貝三寸六分以上,直錢五十文,二貝為朋。么貝二寸四分以上,直錢三十文,二貝為朋。小貝一寸二分以上,直錢一十文,二貝為朋。不成貝不盈寸二分,漏度不得為朋,率枚直錢三文。』是也。」

(3)        《集傳》:「古者貨貝,五貝爲朋。錫我百朋者,見之而喜,如得重貨之多也。」

(4)        何楷《詩經世本古義》:「錫我百朋者,辟廱之中人材所聚,新至者得于斯取友焉。喜其受益之多,故本其所自而以為君子之錫我也。百者,舉成數之大名,言其多耳。」

(5)        馬瑞辰《傳箋通釋》:「《藝文類聚》引《六韜》曰:『太公謂散宜生,求珍物以免君罪,之九江,得大貝百馮。』《注》云:『《詩》作百朋。』按朋、馮古同聲,故通用。」

(6)        高亨《詩經今注》:「錫,賜。朋,古代以貝殼為貨幣,五貝為一串,兩串為一朋。」

●汎汎楊舟

(1)        《毛傳》:「楊木為舟。」

(2)        何楷《詩經世本古義》:「汎,《說文》云:『浮貌。』以下文觀之,浮而沉,沉而復浮,故曰汎汎。楊舟,以楊木為舟也。楊性堅勁,故可為舟。」

●載沉載浮

(1)        《毛傳》:「載沉亦浮,載浮亦浮。」

(2)        《鄭箋》:「舟者,沉物亦載,浮物亦載。」

(3)        《正義》:「『載飛載止』及『載震載育』之類,《箋》、《傳」皆以『載』為『則』,然則此『載』亦為『則』,言則載沉物,則載浮物也。《傳》言『載沉亦浮』,《箋》云『沉物亦載』,則以載解義,非經中之載也。」

(4)        嚴粲《詩緝》:「舊說沈物亦載,浮物亦載。韓退之亦從之。且《詩》中載馳載驅、載笑載言、載飢載渴、載清載濁、載飛載止,凡言『載』皆則也。獨以此為載物於舟,非也。」

(5)        何楷《詩經世本古義》:「載之言則,葢音近也。黃震云:『載沉載浮者,言舟泛泛水中,或上或下,不定之貌。』」

●休

(1)        《鄭箋》:「休者,休休然。」

(2)        《集傳》:「休者,休休然。言安定也。」

(3)        嚴粲《詩緝》:「休休然安樂也。」

(4)        馬瑞辰《傳箋通釋》:「《廣雅》:『休,喜也。』《疏證》曰:『《周語》「為晉休戚」,韋昭《注》:「休,喜也。」』又引此詩『「我心則喜」、「我心則休」,休亦喜也。』」

 

 

 


[2] 見〈《詩論》與《鄘風‧柏舟》〉。

[3] 見〈釋《詩經‧邶風‧二子乘舟》〉。

本篇發表於 詩經, 小雅 並標籤為 , , , , ,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